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退市大年彰显生态优化 系统性改革亟需趁热打铁

2019年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在这些公司中,既有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等“强制退”,也有吸收合并、“出清式”置换等“重组退”,更有“主动退”,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断拓宽。

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股东等各方由“不愿退”“不想退”“不敢退”,转为齐心协力、信息共享、共同化解退市风险,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资本市场今年为落实中央“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重要指示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退市制度日臻完善,市场各方对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形成共识。应以新证券法即将实施为契机,深入总结20年来退市监管的经验教训,吸收境外主要发达资本市场先进经验,结合前期科创板退市改革试点实践情况,尽快系统性地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

A股“新陈代谢”常态化

上市公司退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几经反复。在本世纪前10年,曾有几十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此后,因各种原因,A股公司退市几乎绝迹。从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实践看,大进大出、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根本途径。

“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退市指标体系虽然相对完整,但效果始终不理想。”权威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今年开出的“药方”是保持定力、加强监管、凝聚合力、拓宽渠道。

一方面,对通过各种手段“保壳”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例如,对一些上市公司在面值退市过程中忽悠投资者的行为果断出手。加强市场化约束机制建设,对违规公司绝不手软,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今年A股市场化退市卓有成效。在9家强制退市公司中,有6家为“面值退市”,这是投资者对“垃圾公司”用脚投票的结果。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劣质公司可能将被市场加速淘汰。今年以来,“白马股”和“垃圾股”的股价走势也说明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今年加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主动向地方政府通告风险公司信息,支持地方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出一批等多渠道实现风险出清。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A股退市效率快速提升。从今年这18家公司的退市情况看,有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占比50%。有1家公司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占比6%。有8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出清式资产置换等重组方式退市,占比44%。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