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研报掘金】智能汽车落地元年,5G商用临近,产业迎来窗口期

近日,发改委连同10部门共同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联合各部门制定促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文件中各项战略任务有效落实,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机构分析认为,《战略》是智能汽车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为后续配套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框架和方向。作为5G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2020年有望成为智能汽车产业落地的元年。海通证券维持2020年汽车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投资逻辑:

1、《战略》提出汽车正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与相关产业全面融合,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特征,成为新兴业态重要载体。发展智能汽车,有利于我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有利于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增强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智能汽车已成为我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

2、智能汽车体系庞大,《战略》涉及范围广泛,对产业链多环节提出了要求与扶持政策,将推动智能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与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庞大的产业链带动巨大的市场规模。《战略》提出结合5G商用部署,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5G网络具有高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点,车联网领域,高传输速率使得车内AR/VR、超高清流媒体等业务有望得到应用;智能驾驶领域,低时延高可靠的连接是智能汽车实现L4/5自动驾驶的关键,是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基础,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等公司发放5G商用牌照开启商用化进程,有望推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产业迎来爆发。

车联网领域,中国联通预计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2025年将突破9000亿元。中银国际证券预计终端设备OBU、RSU市场空间分别高达280亿、1,430亿元,均胜电子、德赛西威等已获得C-V2X终端产品量产订单,有望把握先机,发展前景看好。智能驾驶领域,IHS预计2020年L1/2渗透率有望达到40%,2025年L3、L4/5渗透率分别有望达到15%、5%。短期市场以ADAS为主,预计ADAS2020年国内市场空间约878亿元,长期看L4/5自动驾驶逐步落地,2030年国内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收入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3、5G商用临近,或为无人驾驶进展重要推手。汽车车联网是智能驾驶必经之路,车联网涉及到人和车,车和车,车和路之间的通讯,我国5G规模化商用在即,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为车联网打开突破口。2019年1月,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今年会给一些地区发放5G临时牌照。此前,三大运营商也表示,5G在2019年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开始规模商用,时点临近。2019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苗圩透露,他已经与交通运输部部长达成了重要的共识,就是在中国的公路上要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把道路的一些标识、道路的红绿灯以及道路的管理规则,都通过智能化的改造固化下来。2020年2月10日,工信部正式向电信、联通、广电三家运营商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同意三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共同使用3.3GHz~3.4GHz频段用于5G室内信号覆盖,进一步推动我国5G系统部署和商用进程。

利好公司:

华泰证券重点推荐智能驾驶标的:中科创达、虹软科技,建议关注锐明技术、鸿泉物联、德赛西威、星网宇达;重点推荐车联网标的:千方科技,建议关注万集科技、航天宏图。

中银国际证券认为,辅助驾驶进入加速渗透期,5G推动车联网发展,重点推荐保隆科技(TPMS产品爆发,环视及毫米波雷达逐步进入量产)、伯特利(最大的自主EPB供应商,已发布线控制动产品并获得意向订单)、华域汽车(智能驾驶全面布局的零部件龙头,24GHz、77GHz毫米波雷达已开始批产供货),关注均胜电子(HMI、主被动安全、智能车联全面布局)、德赛西威(车载系统供应商龙头,智能驾驶多个项目进入量产期)。

国信证券从短中长期梳理无人驾驶发展侧重,短期(3-5年)关注ADAS渗透率提高带动传感器产业链发展,中期(5-10年)关注L4级别成熟后共享汽车引领的出行方式颠覆,长期(10年以上)关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荐1)从ADAS切入智能驾驶的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均胜电子、保隆科技、星宇股份和科博达;2)国内智能互联示范平台企业中国汽研。

本文内容精选自以下研报:

华泰证券-计算机软硬件行业智能汽车报告系列:纲领规划落地,智能汽车落地元年

中银国际-汽车行业《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点评:政策助推智能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

申万宏源-计算机行业11部委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政策点评:智能汽车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产业

海通证券-汽车与零配件行业跟踪报告:智能汽车发展战略落地,产业迎来窗口期

国信证券-汽车汽配行业智能网联系列之十:11部委下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把握汽车智能网联机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