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趋势 >

消费复苏超预期!长三角多地竞逐“国际消费中心”

去年在家“宅宅宅”,今年出门“买买买”!今年一季度,长三角的消费市场超预期复苏。

与2020年“失去的一季度”相比,2021年一季度消费市场复苏强劲。面对即将到来的今年五一小长假,商家们普遍乐观。

消费同比双位数增长

2021年,全国消费市场呈现回暖趋势,长三角表现尤为显著。

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9%,两年平均增长8.9%,增速明显快于全国。

“升级类消费加快复苏,是当前上海消费市场的新特征。”上海市统计局相关人士介绍,一季度,全市汽车类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8.7%,两年平均增长14.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4倍,两年平均增长22.3%;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41.3%,两年平均增长20.9%。高档消费品零售额大幅增长,轻奢消费兴起。消费升级带来总部经济、首发经济在上海加速聚集,“上海购物”品牌进一步打响,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翻看江苏的“成绩单”,一季度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1%,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网络销售增速也较快,当季江苏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544.7亿元,同比增长42.2%。

浙皖两地的消费情况同样出色。

一季度,浙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8亿元,同比增长26.5%,较2019年同期增长8.6%,两年平均增速3.9%。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2.2亿元,同比增长36.4%,两年平均增长9.6%。

“长三角各地消费数据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超出市场预期。”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市场整体大幅度回暖,线下消费复苏明显,基本摆脱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困扰。

“此外,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如直播带货、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加之在免税经济驱动下的海外消费回流,以及各地大力推进促消费政策的加持,为消费市场增长提供了保障。”付一夫说。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雨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各地在鼓励消费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内需恢复起很大作用。从各地表现看,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得到正常释放,且存在补偿性消费需求。

“消费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长期向好态势值得期待。”何雨说。

多地竞逐国际消费中心

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各地扭住“扩大内需”的牛鼻子,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新一轮竞争的目标。一二线城市纷纷入局、参与竞逐。

付一夫表示,目前来看,上海、杭州、南京等相继发布支持举措,从优化商品服务供给,到以科技支撑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消费体验,全方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可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沪苏浙皖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各具优势的产业体系。”付一夫说,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江苏的优势在于发达的制造业,还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且开放程度非常高,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付一夫说,浙江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此外,浙江的民营经济很发达,生态环境也非常优美。而安徽具有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

付一夫认为,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来看,江浙沪要比安徽略领先一步,从消费能力、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江浙沪也要强于安徽。

“不过,虽然合肥相对体量较小,但发展势头非常好,成为带动安徽、长三角西部地区迈向以消费为驱动的经济动能结构极为重要的一个支点。”何雨指出。

“做大消费中心城市,是启动内需强有力的抓手。”何雨分析称,上海面向全球,在高端消费领域优势比较明显,目前已呈现出宏大的消费格局。

“不过,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南京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带来了强大的消费需求。”何雨指出,“杭州的第三产业、新经济、电子商务等对消费影响更大,不仅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而且会展经济和旅游业也高度发达。杭州和南京无疑是(上海的)强劲对手。”

何雨进一步表示,南京新街口商圈已位居全国商圈前列,这是都市圈潜力发力的一大体现。南京强大的消费辐射力,吸引了苏皖两省大量的消费者,位于新街口商圈东北角的高端商场德基广场,排队购物已是常态。

据南京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新街口商圈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发展,建设升级版“中华第一商圈”;高标准规划建设江北新区、紫东地区、南部片区等新兴商圈,增强对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的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