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电影院,我们来了!复工首日,9700场电影放映,超12万人观影!

“影院卖的不是票,是希望。”

熟悉的龙标、熟悉的背景音……在经历178天的停摆后,电影院终于在7月20日这一天向观众敞开了大门。

7月20日虽然是工作日,但不少影迷朋友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进电影院捧场。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18时许,共计出票12.7万张,实时票房累计达328.5万元(含服务费)。

对此,金睿天甲影业副董事长莫争告诉记者,对于观众来说,被疫情压抑的太久,都渴望回到常态的生活中,去影院也是恢复一种正常的生活习惯。“当前影院开业,就是让我们积极地回到常态生活,也代表我们国家有信心打赢这场艰难的战斗”。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低风险地区适度开展相关娱乐活动,要做到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进行。电影院的复工,不能让举国之力积极防治、基本控制疫情的努力付诸东流。

今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也实地走访了位于上海陆家嘴的百丽宫影城,近距离感受了一波电影院重新开业的喜悦,并体验了影院的防疫措施。

防疫工作不放松

7月20日13时左右,上海陆家嘴中心的百丽宫影城即严阵以待,准备迎接第一批观众入场。

记者注意到,为防控疫情,百丽宫影院所有工作人员均全程佩戴口罩、手套,且暂停了零食售卖以及人工售票服务。此外,影院大堂的大屏上也长时间播放着“有关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公告”,时刻提醒观众注意防护。

由于是工作日,前来观影的观众并不算多,但大堂检票口的工作人员并不少,分别负责引导观众扫描随申码、测量体温以及检票、分发3D眼镜等工作。

在检查随申码时,所有观众均需要扫描各放映厅对应的二维码。百丽宫影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扫描对应的二维码后,观众的信息将发送至后台,于是,后台就可以知道每一位观众进了哪个放映厅,从而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检票入场后,放映厅内实行严格的隔座制,多数座椅均被贴上了专门的封条。记者发现,电影开场后,还有两位工作人员进入放映厅内巡场,确保没有观众在中途摘下口罩。

对于上述防疫举措,不少观众表示理解和支持,“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也希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看电影”。

老片仍受欢迎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8时许,全国范围内共计放映影片9700场,其中《第一次的离别》排片率第一,为29.4%,《误杀》和《战狼2》分列二、三位。

今日在映的新片不多,除了《第一次的离别》外,其余均为复映的经典电影,如《战狼2》《误杀》《哪吒之魔童降世》《夏洛特烦恼》《寻梦环游记》《捉妖记》等。

此外,新片《妙先生》定档7月31日,《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和《荞麦疯长》两部则确定于七夕档上映,《风声》《十二生肖》《北京爱情故事》《何以为家》《疯狂动物城》《超能陆战队》等旧片也确定将于近期复映。其他关注度较高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片的档期则还未定。

事实上,在影院正式复工之前,市场有声音指出,由于上映的影片多为旧片,担心消费者的观影热情会受到较大影响。

不过,从今日的观影情况看,不少复映的影片受欢迎程度仍旧很高。有业内人士指出,复映的旧片多为当时颇受观众欢迎的经典影片,热度和口碑仍在,再加上票价相对便宜,没看过的观众可以趁此机会补上。

“本来今天打算几个兄弟一起去打球的,但听说影院今日复工,就临时改变计划过来了。”在上海陆家嘴百丽宫影城,五位结伴来看电影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平时都很喜欢看电影,现在终于可以再次走进电影院感受大屏观影,必须要来支持。“虽然之前已经看过《误杀》了,但这不妨碍我们二刷”。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18点,《误杀》《白蛇:缘起》《大鱼海棠》《寻梦环游记》等旧片的上座率均超过新片《第一次的离别》,分别达到17.5%、14.7%、14.2%、12.8%。

对此,莫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个上座率已经不错了,2018年全国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是13%。除了周末黄金时间,以前白天的电影院上座率一般也是如此。而且,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反而是最舒适的,心理上也更有安全感。”

某影院负责人也指出,影院白天的上座率一般较低,只有5%-10%之间,晚上的上座率才会相对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放映协会此前公布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中也要求,电影院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那么,这一上座率限制又是否会影响影院的经营?

对此,莫争指出,影院复工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个限制措施有必要且合理,就像一个病人大病初愈,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只能投石问路。“当前对于影院经营来说,30%的上座率已经可以盈利了,这一限制主要的影响在于如果真正卖座的大片来了,晚上黄金时间就会有70%的影响。这也是很多热门电影选择观望的原因”。

“相信这一限制应该年内就会解除的。”莫争补充道。

打好下半场战役

事实上,虽已复工,但是影院仍旧面临许多挑战。

猫眼专业版显示,2019年春节档、情人节档、清明档、五一档,四大档期累计票房近90亿元。今年4月底,国家电影局召开的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上,分析了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的影响,当时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

据上述影院负责人透露,影院的成本包含房租、水电、人工和其他营运费用,收入约为电影票房的50%。从当前的票房收入看,影院想要盈利仍较为困难。

不过,莫争直言,虽然现在很多影院开门即面临损失,但还是要开,毕竟开业才有希望,才能恢复正常轨道。“成都那边,有的影院甚至只卖一分钱,它卖的不是票,是希望。”

他指出,电影要恢复,一方面是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这点我们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好电影,如果没好的电影上映,疫情结束后,电影市场还会是水深火热。

那么,影院方面该如何打好下半场战役?

王鹏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显而易见,电影院经历了“寒冬”时期,却也带来了新一轮“洗牌”。未来电影院应该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电影院可以采取一种多元化措施,线上和线下活动举头并进,提供差异化服务。如电影院可以提供线上沉浸式观影,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吸引眼球,推出5D、6D等宅家观影服务。

莫争则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全体电影人齐心协力,上游创作好电影,终端做好疫情防控提升服务质量,共同培育电影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