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抱团股,是去是留?

本文试图综合市面上的主流观点,给出一些可资参考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厘清有关抱团股的谜团。

抱团股是沪深股市大半年以来的焦点话题,万众瞩目。春节之前,人们关心的是抱团股能走多远,能升多高,还能翻多少倍之类;春节之后,尤其是眼下,市场风向大变,来了个180度大拐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变成了抱团股要跌到哪里,能不能抄底,还有没有戏等。正所谓成也抱团股,败也抱团股。

也难怪,春节后开市至今时间过去了一个月,沪深股市一直处在下跌调整中。虽然指数跌幅不算大,上证指数最大跌幅约10%,深成指最大跌幅约16%,但一些抱团股跌得鼻青脸肿,惨烈难堪。数据显示,抱团股中,跌幅超过30%的不在少数,最多的跌幅超过40%。即使被许多基金、机构投资者高度看好的贵州茅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最大跌幅接近27%,从最高收市价2600元跌到最低收市价1900元,每股跌掉700元,贵州茅台总市值减少8800亿。

图片

毫无疑问,投资者对抱团股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要想对抱团股的未来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抱团股是什么、抱团股是从哪里来的以及抱团股要到哪里去。本文试图综合市面上的主流观点,给出一些可资参考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厘清有关抱团股的谜团。

抱团股身世很复杂,你说的是哪一个?

众所周知,抱团股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名词,没有给定的、规范的内涵。在这种通俗说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定一些含义,比如机构投资者持股比较多、股价涨幅大、未来潜力大、前景看好、行业龙头等等。即使这样,这还不是一个严谨、清晰的定义。

按照这样定义,所属的抱团股也只是框定一部分股票,以致我们意指的对象并不包括在内。比如,去年以来,有些股票机构投资者持股多,涨幅也不少,但业绩不怎么好,未来的潜力也不确定;有些股票属于行业龙头,过去业绩很好,一段时间来股价走势坚挺,机构持股也不少,但未来预期不佳,经营缺乏持续性;有些股票机构持股多,股价虽然处在高位,但在高位盘整、震荡了很长时间,近一年来涨幅不大;还有一些股票机构入驻多,抱团特色浓厚,但股价一直处于阴跌中。如此这般,我们可以列出许许多多组合来增补抱团股阵营。因此,大而化之的做法并不能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们怎么能在这样模糊、懵懂中分析、透视抱团股呢?为简单起见,本文按持股量大小,统计了公募基金持股量前50股票(见文末附表)。数据显示,基金持股最多的近30亿股,最少的也超过2.5亿,中位数为5.53亿;而贵州茅台的基金持股量不到1亿。在这50强中,持股占比最高的超过20%,最低的仅0.18%,中位数为8.38%;从估值来看,市盈率最高的超过140倍,最低的不足5倍,中位数接近38倍;从股价表现看,春节后开市至今,跌幅最大的超过40%,最小的仅下跌了1%多,中位数为-17%。由此看来,抱团股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内涵十分丰富,多姿多态。

其实,通常意义上的抱团股最有辨析度的就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公募基金入驻数量多、持股量大、持股占比多等维度。因此,本文以此为念来展开对抱团股的分析,再结合其他维度,探讨抱团股的未来预期、股价趋势与市场潜力。

抱团股从哪里来

抱团股并不是新词,早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投资者就听闻了这个名字。与此相契合的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成长与壮大。这似乎也说明抱团股与机构投资者的不解之缘。众所周知,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成长,与2000年前后公募基金大规模登上历史舞台是一脉相承的。

在此之前,投资机构者数量不多,其资金实力、业务能力、市场影响力都非常有限。与此相反,市场上个人大户是最活跃的市场力量,庄家是最动人的名字。跟庄、捕捉庄家踪迹、打探内幕消息是中小投资者最迷恋的炒股秘籍。随着市场的壮大、监管的规范化,这一切都灰灰湮灭,机构投资者取而代之登堂入室。因此,用“基金(机构)重仓股”似乎能更好地表达我们想表达的抱团股的意思。

如果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与抱团股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抱团股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其一、机构投资者的基本特征就是理性、稳重,即在保障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投资收益。

因此,对投资标的的要求,虽然各机构投资者有自己的考量,但基本的要求相差不会太大,行业龙头、大市值、业绩优良且稳定、持续经营能力强、技术成熟、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高、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等都是考量点。这些因素虽然不可能一应俱全,但至少不能在至关重要的基本面方面存有明显短板与缺陷。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的定位与功能决定了其投资决策的严肃、严谨,选择面是非常有限的。千千万万的机构投资者虽然各有千秋,但在行事规则、约束条件、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上都遵循同样的范式。因此,在相对狭窄的投资标的范围中,选择趋同,乃至同一,也是成了常态与标配。尤其当符合要求的标的比较少的时候,因选择项稀缺而趋同的色彩就愈发浓厚。

其二,优秀投资标的是稀缺资源,这是经济发展的常态,也是必然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受制于两个基本规律:一是社会可用资源是稀缺的;二是社会进步取决于竞争。从资源禀赋角度来看,有用的资源,即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其推论就是当人们从事经济行为时,必须节约资源,以便产出更多,满足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节约资源,实现最大化产出、最大化利润的意图,就必须有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鼓励市场参与者加入到资源节约的队伍,以致形成一种社会习俗与风气,并让这种机制深入人心,长久激励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这种机制就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经济的价格竞争机制。

在资源稀缺、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市场只会奖励优秀与强者,这是逻辑演绎的结果,也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基本的力量。因此,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技术,无论什么产品,杰出的总是少数,优秀的总是少数,顶尖的更是屈指可数。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考察中国的上市公司,我们可以明显看到,4000多家公司中,位居世界前列的屈指可数,位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也是少数部分。在这样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的选择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当理性的机构投资者遇到稀缺的投资标的,它们之间的结合就具有必然性。这就是我们看到抱团股出现在股市的深层理由与内在逻辑。

其三、经济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冲击与影响。

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化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人为控制的,一旦遇到大面积的不可控因素的冲击,某些行业、企业所受影响更加突出。因此,作为上市公司群体,这些冲击会直接作用于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与经营的持续性。

最典型的莫过于2020年出现的新冠疫情。我们知道,新冠疫情几乎令全球各国联系中断,地球村变成了一个个孤岛,一些行业、产业经济活动像遭遇严寒一样被冻结,民航业、旅游业、公共交通、商业贸易、餐饮、文化娱乐等几乎处于休克状态。这使得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影响大的企业经营活动几乎停止,利润大幅下降,亏损剧增,经营难以为继。有些企业受影响不大,可以维持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盈利的稳定与持续。也有一些企业为应对疫情,抓住了新的机会,上线新产品,开发出新市场,打开新局面。

A股公司中,有些公司因为疫情而获得业务拓展机会,生产规模扩大,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这也是投资者抱团一些股票的客观原因。从抱团股的行业分布来看,白酒类、家用电器类、医药类、生物制药类、工程机械类、物流类、网络科技、金融科技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其中受益于疫情的不在少数。我们在考察抱团股的潜力与未来趋势时不可不考虑疫情的特殊影响。

抱团股将走向何处

春节后开市以来,沪深股市出现持续下跌行情,抱团股是下跌的主流板块。到3月17日,大多数原来走势强劲、升幅大的股票掉头向下,股价跌去30%的不在少数。由此投资者对抱团股未来走势的忧虑情绪开始蔓延,最突出的表现在白酒类股票上。

不过,在市场担心、忧虑白酒类抱团股未来走势时,一些机构还是坚定看好其股价表现。比如3月中旬,某券商发布研报,维持贵州茅台未来一年目标价3000元,维持五粮液一年目标价320元。券商看好白酒股的理由大体有三个:白酒板块基本面强势,行业景气向上的趋势并未改变,有较大的提价潜力;2021年一季报业绩高增长与确定性凸显;白酒板块节后自高位回调已达30%左右。

从单一板块或少数白酒股来看,上述说法无疑是客观的,相关判断与预期并没有逻辑错误。但是,如果推而广之,类似的推理是要打问号的。主要理由如下:

1、宏观环境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而推出的财政、货币等刺激政策还能持续吗?如果不能持续,那么许多公司还能保持原有格局与优势吗?

2、今年以来疫情明显得以控制,原来受创严重的行业面临复苏,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肯定会出现新的变化。行业格局变化引发的行业形势的起起落落对原有的优势行业与企业也会产生冲击。

3、货币大放水政策对利率市场、投资市场产生的影响已经显山露水。这对不同类资产的回报预期的影响最终也会逐渐显现并影响投资者的中长期预期,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部署。近来,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对高估值股票的冲击时有发生,纳斯达克指数跌宕起伏,漂移不定,正是投资者预期变化的反映。从长远来看,目前的起伏可能还只是预演。

4,如上所说,抱团股成员多,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围绕抱团股出现了许多概念股、题材股,假戏真做,抱团股急速扩容,以致一些股票的估值急剧攀升。但这类股票是没有业绩支撑的,高高在上的股价终将回归基本面。

因此,抱团股将走向何方,不是一个抽象的命题,也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在考察基本面等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股票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比较可信的判断,才能梳理出有针对性地投资策略。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