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疫情下的“中国芯”:原材料缺货、订单减少、初创项目将去"虚火"

在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消费电子等终端需求的带动下,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背景下,2019年的国内半导体产业开始强势复苏、奋起直追。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给这个产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全球电子产品终端需求量骤减;另一方面,部分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紧缺,这不得不让正跑在高速公路上的国内半导体产品暂时减速。尤其是位于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同时又是中国存储器及光通讯制造中心武汉的相关产业链和相关企业,都受到疫情的正面冲击。

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大企业基本已实现复工复产,但海外疫情发展依旧不明朗,“中国芯”依然面临考验和挑战。投资机构人士指出,疫情对过去从火热到虚火的半导体项目估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企业也将在这次的考验中被大浪淘沙。此外,疫情将进一步让国内半导体产业意识到全产业链国产替代的重要性,或将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原材料紧缺 价格或将上涨至少10%

从半导体的制作工艺流程来看,大概分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设计、中游的制造和下游的封测这几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在疫情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上游的设计来看,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约有近2000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据了解,芯片设计企业的工种可粗略分为前端代码设计、系统验证与应用、后端布局布线和供应链管理。其中纯粹的代码阶段和后端布局布线,设计师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远程办公完成。但在系统验证与应用阶段,则需要与设备进行配合,供应链管理也与制造封测厂相关,这两个细分环节在疫情下就无法保证工作时间和效率。

而在制造环节,由于芯片生产对环境洁净度要求极高,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都会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只要确诊没有病毒输入工厂,污染车间环境,生产制造环节便依然可以照常进行。据了解,即便在疫情最高峰的时期内,部分头部芯片制造企业依然百分百投入生产,比如位于疫情中心区的武汉长江存储,在整个疫情期间仍然正常运转。

影响最大的是下游的封测厂。“半导体前道制造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在疫情高峰期也在正常生产。相较而言,后道封测对人的需求更多一些,最严重的时候只有一半的封测产能开工。”架桥资本合伙人童亮亮告诉记者,尽管国内的封测厂正在陆续复工,产能也正在恢复,但是许多封测厂都在东南亚国家,那边的复工复产情况仍不太理想,影响了整个产能回到正常水平。

据了解,尽管目前前道制造环节受影响最小,但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对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带来一些压力,成本也会随之上升。“包括光刻胶、蚀刻液、湿电子化学品等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来自日韩。如果日韩的疫情不能短时间内解除,国内的耗材供应会受到影响,目前许多制造厂的耗材已经低于安全库存了。”童亮亮告诉记者。

“现在国内的制造厂基本复工了,本来2月份是要采购的,但那时没采购,现在一复工就缺货,特别是高端芯片,即使能买到,也会涨价。”国中创投副总裁李程晟对记者表示,虽然部分厂现在还有一些存货,但这两个月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需要提高采购量,价格或许会上涨10%-20%。

童亮亮还表示,即使日韩危机解除恢复正常生产,但也有很多积压订单要处理导致交货周期变长,可能由原来的3个月变为6个月,甚至12个月。这个对于国产半导体材料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比如说光刻胶国产产品出货现在主要集中于g线和i线,在库存压力下制造厂验证导入更高端的KrF光刻胶的动力就更大一些。

终端需求量骤减 企业暂无扩产计划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半导体封测业的复工复产问题已经不是行业关注的重心,而复工后订单减少、退单的问题更需要被重视。受疫情影响,全球终端市场上的需求出现骤减。此前包括IDC等研究机构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逾30%,如今疫情持续扩散,全球一线手机厂商Q1出货下滑比例将会扩大。

国内某封测厂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好多消费电子芯片需求量下调了,市场需求相对没那么大,这样倒是减缓了封测厂、芯片厂的供货压力,但这就等于全产业链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缩。”该人士表示,原本芯片企业在年后都会开足马力搞生产的,也有许多订单需要交付,忙得不可开交,但现在即使全员复工意义也不大,不需要这么大的封测产能,这是他们目前比较担心的问题。

据了解,此次国内疫情的重灾区武汉,是中国光通讯产业最为核心的地区,全球最大的光纤供应商都在武汉,国内第三大通讯设备商也在武汉,武汉半导体产业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市场的20%-30%。而在这些大企业周边,还有许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初创公司,李程晟告诉记者,武汉的光芯片、光模块的创业公司此次受到的影响挺大,他们即使复工了,也无法马上恢复到原来的业务水平,“他们平时需要和客户打交道,需要交付产品,反复验证和进行技术探讨,现在还不能频繁出差,因此这些工作很难开展。”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武汉两大芯片厂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从未中断生产,经营情况正常。长江存储最早在1月底就回应了外界的关切:停工停产不在其计划之内。但是,产能方面,两家公司都表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武汉新芯表示,已经适当下调了Q1产能。

有调研显示,现阶段半导体行业扩产的迹象暂不明显。乐鑫科技董秘王珏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暂无扩产计划,由于公司芯片属于委外生产,工厂的产能目前足够了。疫情恢复情况还不太好说,先以持平为目标。

初创项目估值或将下调两至三成

一直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以进口替代为发展核心,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加强自主研发、解决“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成了中国当下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主旋律。随着政府长线投资加入,社会资金的跑步进场,芯片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热度,创业者不断涌现,企业估值也水涨船高。

但面对疫情,单薄的初创企业不得不面临生存危机。“如今初创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第一,疫情不能开工,但工资必须照发,要应对刚性成本;第二,商务这块拖延了好几个月,之前接的订单也拖延了很久,现在虽然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仍然不能频繁出差,影响了企业至少四五个月的收入;第三,企业的融资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李程晟表示。

对于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进行投后管理是疫情下的工作重点。“我们帮被投企业对接了银行,现在国家对他们的贷款是比较积极的;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提醒企业,要保证账上有6-12个月的现金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最后,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开源节流,目前要尽快把商务这块做起来。”李程晟说。

毫无疑问,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助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这个门槛极高的行业,投资的鉴别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而这种投资能力在此次疫情中便很容易暴露出来。“这两年半导体行业很热,有些机构缺乏产业经验和相关投资经验,很可能会把钱投进了没有产品力的公司里,这类企业是难以应对突发危机的。”童亮亮表示,这次事件后,会让投资界意识到半导体产业并不是那么好投,完全没有经验的机构可能会撤,整个市场也会思考项目是否值这么高的价格。

童亮亮表示,因为国内半导体产业薄弱,成熟期的项目较少,机构的投资大部分在AB轮。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一般有一些销售或者少许盈利,抗风险能力偏低。因此,在投资的时候,除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之外,机构也很看重其风控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开源节流,永远保证账上有足够的现金储备,不要激进地投入研发到非主线的产品或者开拓非核心的客户。在经济上行阶段,很多人会忽略这个问题,疫情会把有防范意识的企业筛选出来。”童亮亮说。

从项目估值来看,受访人士均认为,疫情会对过往虚高的项目估值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预计估值会下移20%—30%,但是好的项目依然会很坚挺,甚至更高,如果有虚火,就会影响很大,甚至下调50%。”李程晟认为,如果是纯粹的进口替代,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估值还不低的话,估计接下来将很难融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