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实物交收突破15万吨 基差平台深入服务实体企业

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12月10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产融基地专题培训在大连举办。此次活动围绕基差交易原理和应用、国内基差业务模式及运行、基差交易平台和产融结合一体化服务方案等展开,来自中国建设银行、鞍钢股份、道恩化学以及杭州热联等近50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  大商所副总经理王玉飞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建设银行是产融培育基地中唯一的大型国有银行,自2017年以来,双方合作拓展至铁矿石期货国际化等多个创新领域。今年以来,双方在业务规则论证、交易商资信评估、平台资金存管、配套融资方案设计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当前,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于今年9月25日正式推出后,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目前,平台共有铁矿石、合成树脂两个品种(系列)、22家交易商、1家存管银行。截至12月9日,平台运行49个交易日,累计报价803笔,成交量76万吨、名义金额9.3亿元,实物交收已突破15万吨。此次培训是大商所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举办以基差交易平台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既是大商所与建行长期以来深入合作的结果,更是双方对期现融合和产融结合新模式的探索。  培训班上,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交易中心总经理徐洪昇表示,此次培训是大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大商所-建行产融培育基地是双方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集合了期货现货、场内场外等多个市场,起到了良好的开端,此次培训班即旨在介绍基差交易模式、案例等。在当前扩内需、迎外贸的市场新格局下,未来市场的运行逻辑、产业企业营商环境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目前,大宗商品行业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主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将由规模扩张转向环保、绿色健康发展,由传统的拼资金、拼规模转向拼产品、拼技术等,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大商所-建行产融基地举办的“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培训既为行业企业共商共建提供了好的契机,通过创新思维培训、基差案例分析等为行业企业提供管理风险的经验和渠道。  据介绍,基差贸易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期货价格+基差”作为定价方式,目前在能源、金属、农产品等领域已成为全球通行的大宗商品贸易定价规则。基差贸易采用期货价格作为基准,公允、公平且公开,便于增加交易定价的公信度;方便企业灵活设计并运用多样化的对冲策略。同时,由于期货价格的透明度高,更加贴合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企业可以多次分批点价,可以降低企业的谈判成本。“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是大商所服务产业企业风险管理个性化需求、加快多元衍生品市场建设的务实举措,也是大商所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探索,具有推动我国定价中心建设、推动期银融合、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2019年以来,大连建行积极参与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建设,建行作为合作金融机构见证了该平台的成功上线,为“大商所、产业龙头、建设银行”搭建“三位一体产融合作机制”提供了载体,充分利用建行集团优势,建设智能物流实物管控系统,精准化、全面化交易客户画像,助力解决大宗领域链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为行业全链条嵌入风险管理服务,有效强化了行业抗击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产融培育基地是大商所打造的针对产业客户的全新品牌,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地之路,创立了“企业培育企业”的全新模式。目前,大商所共有18家产融培育基地,累计开展了49次(期)培育活动,培训企业2360家次、学员4094人次,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