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建设集团天工公司:“紧日子”里降本增 效的“精算术”

今年以来,天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将“降本增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理念的指引下,全公司掀起降本增效热潮,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革新:激活降本增效核心驱动力

技术革新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该公司深入挖掘技术潜力,在多个项目部开展创新实践,以实际成果彰显技术革新的强大效能。

新工艺提升效率与质量。在土建第二十七项目部,铝模工艺成为施工提质增效的“利器”。相较于传统木、钢模板,铝模施工效率提升超40%,材料损耗率降低60%。其模板拼接精度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混凝土浇筑后结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合格率达98.6%。凭借优异的施工质量,后期抹灰修补工作量减少30%,同时大幅减少木材消耗与建筑垃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针对挤密桩施工难题,项目部引入“静压旋挤成孔”技术,粉尘排放降低80%,单桩能耗减少30%,配合数字化监测平台,确保工程质量与环保要求“双达标”。

党建引领技术创新攻坚。黄陵电厂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技术创新攻坚小组,将技术革新作为降本增效的突破口。党员带头运用BIM技术对电厂主厂房施工进行三维模拟,提前发现23处钢筋碰撞问题,优化汽机螺栓安装顺序,有效规避返工损失。在锅炉房预埋件施工中,创新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复核,安装误差控制在2mm内,相比传统工艺节约工时280小时,直接降低成本8万元,相关成果荣获市级一类成果与省级优秀成果。在主厂房施工中,采用无人机航拍与AI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分析脚手架搭设规范度、材料堆放合规性等指标,将AI安全隐患识别效率提升98%,减少人工巡检成本10万元/年,实现技术创新与项目效益的双重突破。

五小创新破解施工痛点。新疆第一项目部以“五小创新”为切入点,聚焦施工痛点问题,通过新技术应用推动降本增效。针对独立基础、筏板、梁柱等独立基础设施内人工清理锯末、垃圾效率低、成本高且清理不彻底的问题,采用四冲程汽油吹风机作业。单人背负设备即可操作,通过调节风量实现大面积清理且避免扬尘。以受煤坑-5.300m层位为例,使用吹风机清理仅需30分钟(1人操作,费用18.75元),而人工清理需2人耗时1天(费用600元),每清理约500㎡构件就能节省581.25元。在砌筑填充墙施工环节,创新引入CLC蒸压混凝土加气块、自保温砌块切割机,解决人工切割砌块尺寸把控难、效率低的问题。应用该切割机后砌块几何尺寸精准,每立方米可节省20元,全场约25立方米砌块切割累计节省2500元。

创新管理:构建节支创效全链条体系

该公司从多维度入手,将降本增效深度融入企业管理各环节,通过精细化管控构建全链条节支创效体系。

分类管控+定额管理降支出。在费用管控上,以降低“十项费用”为核心,构建“分类管控+定额管理”机制。先后规范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材料的计划、审批、入库流程,实行“源头把控+过程监管”模式,对物资计划进行批量管控。通过OA系统精准下发办公费用控制指标,规范办公用品申领流程,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实现调拨办公家具利用率同比提升10%,纸张用量同比下降8%。库存管理方面,物资设备比价小组分区询价、集采限价,一季度协调项目部资源回收利用节约18万余元,比价降价累计节约36万余元。集中采购使镜面板、方木价格分别同比降低2%、1%。餐厅服务环节,不断提升后勤管理效能。完善食品管控安全体系,强化人员岗前培训,严格把控从采购到用餐的全过程。通过精准规范操作、宣传标语上墙等措施,实现食材损耗率同比下降15%。同时,通过增设卤肉窗口等举措促进职工消费、助力创收。

挖潜增效降成本。在管理与采购优化层面,各项目部推进废旧材料“变废为宝”。通过改造利用废弃钢管、方管,一个月内节约材料采购费5万元;规范办公用品管理,推行无纸化会议,进一步节约资源。物资采购中,比价小组走访30余家供应商,实现陕北区域商混价格下降3.2%、设备租赁台班费下降30%,并通过物资周转、积压处理节约资金20余万元。此外,通过定期询价、战略采购等方式,持续优化库存结构、提高物资周转效率。

陕煤建设天工公司将“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的理念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在降本增效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深化这一理念,持续探索创新降本增效的新方法、新途径,为陕煤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