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趋势 >

“牛市旗手”年度成绩亮眼!靠什么业务才能大发展?

原标题:“牛市旗手”年度成绩亮眼!靠什么业务才能大发展?

近期,券商年报陆续披露,作为A股市场的“牛市旗手”,其亮眼的成绩单自然引起业内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6日,包括浙商、中信、华泰、国君、国海、国联、光大、招商等8家券商已经披露年报。同时,湘财证券、华兴证券等则借助母公司年报披露展现各业务条线情况。

图片来源:国泰君安证券年报

此外,在2021 年 3 月,国泰君安还受让了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的华安基金8%股权,持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由20%变更为28%,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国泰君安在年报里披露了一些华安基金的业绩细节,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华安基金实现营业收入26.71亿元,净利润7.11亿元。期末管理资产规模52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8.1%。

有接近国君资管的人士表示,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极为重视投研专业能力的建设,看重投研人员的长期业绩和风格稳定,而且在人才引进方面严格把关,团队流动性也很小。此外,根据记者获得的信息,为了响应“三个三年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国君资管2020年启动了对投研条线的综合改革,从投资能力、梯队建设、考核机制三个方面着力,制定了补短板、强能力等强基固本的战略规划,为进军公募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头部券商,一些小券商也在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布局资管业务。比如国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向主动管理转型;积极挖掘市场机会,持续优化固收产品及策略,产品规模和产品业绩稳步提升;年内推出国内首个境外投资者北向持股跟踪指数,发行市场首单夹层增信汽车金融类ABS。

国海证券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营业收入44.82亿元,创五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25亿元,同比增长48.73%。尤其,投资管理业务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实现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1.98%。具体来看,资管业务收入3.47亿,同比增长20.82%。此外,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9.60%。

券商资管借道谋求公募牌照

打“差异牌”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券商资管子公司扩容明显,设立速度也逐渐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券商设立的资管子公司已经有19家,包括国君资管、广发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招商资管、海通资管、财通资管等。今年2月,中信证券也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简称“中信证券资管”)。

据多位券商资管相关人士透露,为加速进军公募市场,各家机构都在快速构建覆盖权益、固收、量化、ETF、FOF等丰富业务线,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与此同时,在混业竞争时代,券商资管转型也面临处理底层资产、调整原有架构、重构制度及规则等难点,在新生态形成之前,转型必然经历一定阶段的阵痛期。

2020年8月,公募基金管理人监管法规迎来了第二次修订。证监会于当月就修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监管层拟适当放宽“一参一控”限制,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即变为“一参一控一牌”。

据证监会官网显示,已有国泰君安资管、五矿证券和华金证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申请。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获批成立的19家券商系资管子公司中,就有13家持有公募基金牌照。

上海一位头部券商资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眼下券商纷纷设立资管子公司,是适应资管新规,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路径之一,公司此前获批公募牌照预计4月份可以正式拿到。

“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还是在于其主动投资能力上。10多年来尽管银证业务一度蓬勃发展,但是像国君资管、中信证券这样的头部券商资管,多年来依旧深耕主动管理业务,在股票、固收、基金、量化、资产证券化等各领域的投研能力建设上投资了大量的资源。”一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另一方面,大型券商的综合平台将会是券商资管的比较优势,券商资管在平台协同、资产端、资金端、渠道端等方面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而其自身投研和产品创设能力也将为公司创造出新的业务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头部券商尚无公募基金牌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一些券商在投研实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资源禀赋,政策松绑之下,若取得公募资格,其分羹公募江湖的能力不可小觑。

图片

券商年报透视:

业绩暴涨背后隐忧尚存

券商转型问题依旧突出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莉

上周,券商年报陆续披露,除了发现券商机构转型动向之外,部分机构遭遇的业务问题也随之显现。在最新披露的年报中,部分券商信用业务比例虽然出现明显下降,但其背后的风险却并未完全解除。

同时,在大力布局财富管理转型背后,券商内部也遭遇种种难题:思维转变较慢、内外利益机制不匹配、产品体系不完善等。尤其是基金投顾业务放开后,来自基金公司的低费率压力,更让刚刚起步的基金投顾业务蒙上了“价格战”的一层阴影。

券商信用减值损失规模庞大

“业绩杀手”风险仍存

由于去年牛市行情,率先披露的券商无一例外给出了亮眼的年度成绩单。除了经纪、机构、自营、投行业务全线业绩爆表之外,财富管理收入以及跨境业务等创新业务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不过在惊艳业绩背后,券商发展的隐忧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股权质押业务为例,作为曾经为券商带来丰厚收入的资本中介业务,股权质押的收益和风险同时高企,这也让不少券商意识到这类业务存在的风险。

据中信证券年报显示,中信证券2020年计提各项信用减值损失合计65.81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53亿元,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2020年经审计净利润的10%。与此同时,2020年国联证券信用交易业务实现收入2.35 亿元,同比减少17.63%。国海证券的股质业务规模降幅超过三成。

早在今年1月,在各家券商业绩预告公布之际,不少公司频频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的动作引发关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超过20家先后披露资产减值相关公告,合计规模超300亿,从券商减值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两项业务成为踩雷高发区:股权质押业务和两融业务。

有券商机构内部人士分析称,券商往往存在着“丰年冲坏账”的冲动,而能够执行这一操作,主要是当前行业对于股票质押信用减值等业务损失具有比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按照规定,计提减值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相关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不过,股权质押业务规模快速下调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除。以浙商证券为例,尽管2020年其经纪、投行、直投等各项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但净利润主要依赖自营业务和信用业务。如何摆脱对信用等业务的依赖度,则成为其今后发展的问题之一。

此外,不少券商较多涉诉案件也源自股票质押纠纷,而部分事项依旧处于尚未解决的状态。据中信证券年报中透露新增或出现进展的涉诉事项显示,其与康得集团的保证合同纠纷案,涉案本金逾14亿。市场人士分析,随着康得新走向退市,中信证券该部分损失将难以追回而成为真实的坏账。

国联证券也在年报中坦言,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防范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具有一定长期性和复杂性,自有资金股票质押业务仍需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重点防范个股经营风险。

财富管理转型难点重重

“价格战”阴影投射新业务

除了资本中介风险事件频出之外,券商在转型过程中也遭遇不小的问题。以财富管理为例,尽管目前头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从行业整体来看,转型的步伐依旧缓慢,其中不乏遭遇种种难题。

有券商营业部投顾人士坦言,财富管理转型“口号喊太久”,但业务落地较难。除了思维转变的问题之外,从上到下的考核激励机制缺乏、资源投入不到位以及销售导向等情况依然阻碍转型。“以代销产品为例,很多投顾还是以销售为导向,对引进的私募机构调研其实做的并不充分,导致其营销机构产品大面积回撤、造成客户体验糟糕,业务转型效果不佳。”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财富管理转型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也成为不少券商难以推动转型的重要原因。据深圳某大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分析,券商部门之间存在的藩篱有时难以打破,各个业务条线均存在业绩考核压力;同时,对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解不同,支持力度也会存在差异。此外,科技赋能不足、产品丰富度不够也成为财富管理业务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

从基金投顾业务来看,起步并不快的市场却出现各家机构同台竞争的局面,这也让依然积极争取试点资格的券商“倍感压力”。

日前,有大型基金公司率先发布消息称,将降低旗下多款策略的投顾服务费,下调幅度超过40%以上,这类收费策略也让尚在起步阶段的新业务有了“价格战”的味道。据了解,目前已经试点基金投顾业务的几家券商,暂时并未跟随上述基金公司,有明显调整费率的计划。

在业内看来,通过低价而赢得市场的互联网营销策略实际上并不利于财富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这不仅将给市场带来恶性竞争,也将大大降低行业整体财富管理的服务质量。有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在各家机构都在竞争同一类型业务的情况下,基金投顾背后本质还是争夺高净值客户,但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也是投顾每时每刻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述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认为,券商还需要转变其运营模式,仿效海外成熟市场的财富管理机构通过资产配置建议来赚取服务费用。“券商构建财富管理业务目前仍处于和客户搭建信任关系的阶段,此时贸然引入价格战争夺市场并不明智。此外,从成功的投顾业务模式来看,实际的费率其实并不高,没有必要持续压低价格来赢得客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