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 >

历史时刻!天问一号飞向火星,开启7个月旅程,为何叫“天问”,探测任务有啥?概念股已躁动…

据人民日报消息,7月23日午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重磅预告

今天(23日)证券时报APP将会推出两场独家直播:

15:00—15:30

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陆洲,将做客时报会客厅,和大家分享航天军工板块的投资见解;

19:30—20:00

探路者CEO王静、行星科学家郑永春(网名“火星叔叔”)将做客时报会客厅,和大家聊聊火星那些事儿。

晚间预告.jpg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证券时报app,可免费观看直播↓↓↓

概念股闻风而动,谁最正宗

今日早盘,航天军工板块逆势走强。截至午盘收盘,Wind航天军工指数涨2.7%,新余国科涨停,航天彩虹涨8.17%,中航沈飞、中兵红箭、光启技术、洪都航空等涨超5%。

安信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冯福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A股军工板块中,火星探测或者宇航任务相关的公司目前主要集中在分系统或零部件配套层级,比如航天电器为宇航项目提供连接器、微特电机等产品;航天电子提供遥测产品、宇航器件等产品配套。伴随我国航天强国的建设,相关上市公司受益这一进程。相关概念股包括航天电器、航天电子、中国卫星、康拓红外等。

东兴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陆洲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科技属性角度看,军工与半导体等科技板块类似,但军工板块此前一直是科技成长板块中估值较低的,从板块估值横向比较看,军工板块估值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受益角度分析,看好中国卫星,康拓红外、中国卫通、北斗星通、航锦科技、天奥电子等个股的机会。

此外,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火星探测不仅需要“火箭”、“卫星”这样高大上的航天科技,对于整个探测活动很多细致环节中所涉及高科技也是缺一不可,例如航天员所穿的航天服中所蕴含的各项科技,可以充分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并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等,投资者可关注相关产业链机会。

至于航天军工板块的后市策略,陆洲认为,从大国博弈角度看,落实在细分科技领域上是国产化的不断推进,而航天军工是所有科技战的最高阵地,是大国博弈主战场。从国家意志自上而下看,军工行业的投入增长确定性高,从产业链反馈看,一些企业已经出现订单显著增长的迹象。从形成战备能力角度看,消耗性装备、高频使用装备的大幅放量增长势在必行,行业成长空间、估值体系会迎来双击。

他表示,军工企业整体自主可控程度高,对国外产业链依赖性较小,因此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韧性更强。同时军品近年来愈发强调进口替代,使得部分军工企业自研产品出现“转正”的情况。最近三年,军工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军工板块增加了更多研究所性质的公司或科技属性非常强的公司,资产质量大大提升。特别是部分军工电子公司,经过多年潜心研发与规模扩张,已经在技术上对标龙头,在民用推广成本上具备市场竞争力,有望迎来军品利润增长与民品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天问”源自屈原长诗

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而后续行星探测任务将依次编号。

洞察号(紫色)利用霍曼转移轨道,从地球(蓝色)飞向火星(绿色)的示意图,这是霍曼转移轨道的一个示例。

冯福章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在火星探测虽比起前苏联、美国晚,但我们三步并作一步创新发展,绕火星、着陆和星面巡视均列为一次实施任务目标。此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它由一架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其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我国宇航领域相对计划性强,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是我国长期投入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主要以航天科技集团为牵头单位。

火星探测为什么这么难?

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四十多个火星探测器陆续出发,前往这颗迷人的红色星球。2012年,NASA的好奇号抵达火星,于2018年登陆的洞察号目前正在火星表面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还有许多任务并没能走太远,或者未能成功着陆。毕竟,这类任务实在太复杂了。据统计,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原因在于火星探测工程难点众多。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表示,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恐怖7分钟”——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这需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包括气动外形、降落伞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保证。

再者,探测器从地球飞往火星需要200余天,漫漫长路需要有可靠的通信。除此之外,在一定体积和重量约束的前提下,火星探测器还要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包括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技术、高效蓄电池技术,以及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的核电源等。

未来人类真的可移民火星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逐渐进入星辰大海,我们的探测器已经近距离的观测了太阳系内的大多数天体,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仍旧没有找到新的宜居星球,在太阳系内的所有天体中,目前人类最有可能移民的就是火星。

火星之所以成为人类太空移民的首选地,首先是因为它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中,是与地球相对距离比较近的邻居之一。

和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公转和自转。火星的一天是24小时37分,与地球有着几乎相同的昼夜轮替时间,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火星公转的轨道面与火星的赤道面倾斜角度为25.19度,与地球的倾斜角度23.5度非常接近,这使得它们同样拥有春夏秋冬四季轮换。

和地球一样,火星是由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构成,有类似地球的固态岩石表面,属于“类地行星”家族一员,这无疑是人类家园最踏实的基础。火星的土壤和岩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各种化合物,也是生命的基本组成物质。

和地球一样,火星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不过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从二氧化碳中提取出氧气,不仅可以供人类呼吸,还可以制成燃料。“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和“旅居者号”火星车曾经记录了在火星表面向阳处一层薄薄的尘埃和砾石之下的温度为21℃,这恰好是令人感到舒适的温度。火星在夜间和两极气温会低至零下100℃,相比之下,地球陆地最低温度也可以达到零下90℃。

此外,火星一直以来被认为有水的存在,甚至在火星表面似乎发现了液态水流过的痕迹,也有证据表明大量的水冰存在于极地的冰盖中,由各种证据都推测到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现在的火星也许就是地球的未来。

当然,火星虽然与地球十分相似,但是就目前已知的火星环境,还远不能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火星的大气太稀薄、氧气含量太低、昼夜温差太大……另一个方面,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还很“肤浅”。

当然,正是因为火星充满了未知,才使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变得更有意义。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本文引用素材包括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技日报、科普中国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